應急管理部印發《“十四五”應急管理標準化發展計劃》
發表時間 :2022-05-11     閱讀次數:     字體 :【

應急管理部關於印發

“十四五”應急管理標準化發展計劃》的通知

應急〔202234

國家礦山安監局 、中國地震局 ,消防救援局 、森林消防局 ,各省、自治區 、直轄市應急管理廳(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急管理局 ,部機關各司局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 ,部所屬事業單位 ,部管各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十四五”應急管理標準化發展計劃》已經應急管理部2022年第10次部務會審議通過 ,現印發給你們 ,請認真貫徹執行。

應急管理部

2022426


十四五應急管理標準化發展計劃

應急管理標準化是新時期應急管理戰略性 、引領性 、基礎性工作 ,是推進應急管理體係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戰略舉措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十四五國家應急體係規劃 ,進一步加強十四五”應急管理標準化體係建設 ,持續提升應急管理標準化水平 ,製定本計劃 。

一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關於標準化戰略重要論述精神 ,堅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緊緊圍繞應急管理中心任務 ,不斷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 ,加快標準化與應急管理的全麵融合 ,努力構建適應全災種 、大應急要求的應急管理標準化體係 ,為全麵提升國家應急管理能力 、推進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係 ,提供更加堅實的標準化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 。

——改革引領 、統籌發展 。深化落實機構改革戰略部署和國家標準化改革要求 ,加強應急管理標準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 ,完善標準化體製和機製 ;加強標準與法律法規 、政策措施的銜接配套 ,發揮標準對法律法規的技術支撐和重要保障作用 ;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應急管理標準化體係 ,守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底線 。

——需求導向 、急用先行 。立足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聚焦發揮標準化在安全生產 、消防救援 、減災救災與綜合性應急管理中的基礎保障作用 ,推動實用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化成果 ,加快急需短缺標準立項報批 ,提升標準供給效率 。

——分類實施 、重點突破 。發揮專業技術委員會技術把關 、業務主管司局和單位分工負責 、標準化歸口司局統籌協調機製作用 ,緊盯應急管理的關鍵領域 、薄弱環節 ,分類穩妥推進安全生產 、消防救援 、減災救災與綜合性應急管理領域重點標準製修訂 ,進一步細化規範標準製修訂職責 ,強化設備 、設施 、場所 、人員及過程安全管理 ,築牢應急管理標準“護城河”工程 。

——整合資源 、係統推進 。貫徹落實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在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機製下 ,深化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戰略合作 ,及時研究解決應急管理標準化重大問題 。加強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協調聯動 ,統籌提出相關領域強製性國家標準的立項計劃 。充分發揮標準化技術組織的專業作用 ,加強標準化基礎研究 、試點示範 、人才培養 、國際交流等工作 。

(三)發展目標 。2025年 ,應急管理標準供給更加充分 ,標準化管理機製更加完善 ,安全生產 、消防救援 、減災救災與綜合性應急管理領域的強製性標準覆蓋範圍進一步得到擴展 。標準製修訂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標準的科學性 、先進性和適用性明顯提升 ,標準宣貫實施和監督執法水平得到進一步加強 ,標準化基礎研究和國際交流成果顯著 ,標準化對安全發展 、國家應急管理體係的支撐保障效益凸顯 。

二 、主要任務

(一)健全優化應急管理標準體係 。以建立完善“結構完整 、層次清晰 、分類科學 、強標為主 、強推互補的應急管理標準體係為目標 ,統籌擴大強製性標準規模 。堅持不立不破”“先立後破 ,強化標準的評估複審 、精簡整合 。按照急用先行原則 ,依法依規研製發布強製性標準 。強化推薦性標準的協調配套 ,支持科學成熟 、適用性強的地方標準 、團體標準向國家標準 、行業標準轉化 ,健全優化安全生產 、消防救援 、減災救災與綜合性應急管理標準體係 。

應急管理標準體係框架圖

(二)加快推進急需短缺和重要標準製修訂 。循序漸進務求實效 ,按照“先急後緩”原則加強統籌 ,集中力量加快修訂與人民生命安全關係最直接的標準 ,爭取早日出台 、確保有效管用 。密切跟蹤研究事故災害暴露的標準化短板問題 ,對標落實法律法規和應急管理標準體係建設要求 ,加快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標準立改廢 。在安全生產方麵 ,加強基礎通用標準 ,個體防護裝備標準 ,事故調查統計相關標準 ,礦山安全 、危險化學品安全 、煙花爆竹安全生產 、石油天然氣開采安全標準 ,以及粉塵防爆 、塗裝作業 、冶金有色 、工貿安全等領域重要標準製修訂 ;在消防救援方麵 ,加快製修訂消防救援隊伍隊站建設 、裝備建設 、作戰訓練 ,消防通信指揮信息化 、消防物聯網建設 、消防監督檢查 、消防產品監督管理 、社會消防治理 、社會消防技術服務管理 、火災調查等相關標準 ;在減災救災綜合性應急管理方麵 ,加快製修訂應急管理術語 、符號 、標記和分類等基礎通用標準 ,風險監測和管控標準 ,水旱災害應急管理標準 ,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相關標準 ,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相關標準 ,應急裝備標準 ,應急管理信息化標準 ,救災和物資保障標準 ,應急預案製定和演練 、救援現場指揮 、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標準 ,應急救援事故災害調查和綜合性應急管理評估統計規範標準 ,應急救援教育培訓標準 ,以及其他防災減災救災和綜合性應急管理有關標準 。

重點領域標準製修訂

專欄1 安全生產領域

基礎通用

加強安全生產基礎通用標準製修訂 ,製修訂安全評價檢測檢驗機構管理 、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 、安全生產培訓管理等方麵相關標準 。聚焦“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新技術 、新模式 、新業態 ,加快製修訂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

個體防護裝備

加強個體防護裝備配備標準製定 ,及時修訂呼吸防護 、足部防護 、墜落防護等相關標準 。推進有關防護危害性顆粒物口罩的選用指南等國際標準製定 。

礦山安全

結合國家礦山安全監管監察體製改革 ,優化整合煤礦和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標準 。以礦山重大災害防治 、礦山智能化開采 、礦山集約高效綠色發展 、礦山安全監管監察為重點 ,開展煤礦和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標準製修訂 。以《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尾礦庫安全規程》為基礎 ,進一步完善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標準 。

危險化學品安全

加快製修訂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標準化 、化工過程安全 、精細化工反應 、安全風險評估等標準 ,完善化工和涉及危險化學品的生產 、儲存裝置的設計 、製造和維護標準 。進一步優化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體係 ,修訂 、廢止 、整合相關標準 ,著力解決相關標準缺失 、滯後問題 。

煙花爆竹安全

適應煙花爆竹行業機械化 、信息化發展的要求 ,修訂完善內容滯後的安全生產相關標準 ,補充完善煙花爆竹企業隱患排查治理 、工器具安全要求等方麵的標準 。

粉塵防爆安全

適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監管執法需要 ,突出高風險粉塵防爆安全要求 ,重點製修訂鋁鎂等金屬粉塵防爆 、木製品加工企業粉塵防爆 、紡織企業粉塵防爆 、煤粉製備防爆 、除塵係統安全等方麵的標準 。

塗裝作業安全

加強塗料產品生產及使用安全 、塗裝工藝安全、危險有害因素分類 、塗裝設備安全性能檢測等標準的製修訂 。

冶金有色安全

適應冶金行業新工藝 、新技術 、新裝備發展要求 ,加快製修訂燒結球團 、鋁電解 、銅及銅合金熔鑄 、鋁及鋁合金熔鑄 、鎂及鎂合金熔鑄等安全生產相關標準 。

工貿安全

根據安全生產執法結果 、事故原因分析和新工藝 、新技術 、新裝備應用等情況 ,重點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 、企業隱患排查治理 、企業安全風險預警 、有限空間作業等方麵的標準製修訂 。

石油天然氣開采安全

加快製修訂海洋石油天然氣開采安全、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安全 、高風險井井控安全等方麵的安全標準 。

事故調查和統計

加強事故報告 、統計和調查等方麵的標準製修訂 ,加快修訂傷亡事故分類 、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 、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標準等 ,補充完善生產安全事故的認定標準 、事故調查基本要素標準等 。


專欄2 消防救援領域

社會消防治理

製定新能源汽車 、電化學儲能設施 、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 、氫能源設施 、鋰電池生產企業等新能源場所 、設施設備火災早期預警 、防爆抑爆高效自動滅火裝置的產品以及消防安全管理標準 。製定完善社會單位消防安全標識化管理 、社會消防技術服務管理 ,消防車通道設置與管理 ,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場所消防安全管理標準 。

滅火和應急救援作戰訓練

修訂滅火和應急救援訓練設施設備 、訓練方法標準 ,建立健全各類人員專業技術培訓及技能評估標準體係 。製定完善水域 、山嶽 、建築倒塌 、深井救援等特種災害事故處置規程標準 ,建立健全滅火和應急救援處置技術標準體係 。完善消防救援專業隊站建設 、器材裝備配備 、物資保障等方麵標準 ,建立健全滅火和應急救援戰勤保障標準體係 。

滅火和應急救援裝備

修訂完善消防車輛 、消防槍炮 、消防供水器具係列標準 ,推動提升消防救援隊伍裝備的通用化 、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設水平 。製修訂危險化學品 、道路交通 、建築倒塌等災害事故救援所需的偵檢類 、破拆工具類 、堵漏工具類 、生命探測類 、救生器具類 、撐頂工具類 、輸轉類 、洗消類等應急救援器材裝備及附配件標準 。

消防員防護裝備

製修訂滿足水域 、冰域 、危險化學品等不同類別災害事故處置任務需求的消防員防護裝備係列標準 ,推動提升消防員防護裝備集成化 、一體化和信息化水平 。根據消防救援隊伍對消防員防護裝備的選型 、使用 、維護保養等方麵的管理需求 ,製定消防裝備現場檢查判定規則 、消防員防護服舒適性評價 、消防員防疫洗消規程 、消防員防護裝備維護保養等標準 。

消防設施設備

製定氫氟烴替代滅火係統 、多劑聯用滅火係統等新型滅火係統標準 ;製定氣體滅火劑 、水基型滅火劑中涉及國際公約限製類物質替代物/技術篩選 、評估及確認標準 ,潔淨氣體滅火劑臭氧消耗潛能(ODP) 、全球變暖潛能(GWP)值測試與計算方法標準 ,建立滅火劑環境汙染物測試方法及標準體係 。製修訂滅火係統用係列火災試驗模型和固定滅火係統可靠性評價方法等標準 。製定完善大型油品危化品儲罐區 、碼頭 、油料中轉站等場所滅火劑儲存管理標準 。研究電氣火災特征分析 、識別技術 ,製定多特征參數電氣火災防控技術及產品標準 。

消防信息化

製定消防救援常用應急通信係統與設備係列標準 ,提高應急通信係統的穩定性 、可靠性、環境適應性和互聯互通水平 。製修訂消防物聯網遠程監控係統係列標準 ,改進 、完善消防物聯網遠程監控係統平台架構 、應用和管理平台功能、通信接口要求 ,為推進消防物聯網建設 、提升消防設施設備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供標準支撐 。配套消防救援智能接處警係統 、智能指揮係統 ,消防監督管理係統等消防信息化重點建設項目 ,製定數據元 、數據項 、信息代碼 、數據元限定詞標準 ,為實現高效的數據共享交換和集成應用提供數據標準支撐 。

建築構件耐火性能和防火阻燃材料

適應超高層建築 、綜合性交通樞紐 、室內高大空間場所防火分隔需求 ,修訂防火分區內建築耐火構件 、構件保護產品及係統 、具有多種啟閉形式的防火門窗等耐火構件產品標準 ,優化現有防火分隔 、通風 、排煙係統的耐火性能試驗方法及標準體係 。製定防火阻燃材料全生命周期阻燃性能有效性試驗和評價方法標準 。製定石化設施 、交通隧道 、軌道交通等特殊場所耐火構件及阻燃防護產品標準 。改進和完善電纜和光纜及其組件的阻燃 、耐火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根據新能源設施的火災防控需求 ,製定光伏組件 、儲能組件等新能源設施組件燃燒性能及耐火性能試驗和評價係列標準 。

建築消防安全工程

製修訂建築結構抗火性能評估方法 、火災中人員可用安全疏散時間評估方法 、人員密度調查與統計分析方法標準 。完善消防係統性能現場測試方法標準 ,製定場景化火災燃燒特性測試方法 、基於火災風險評估的既有建築消防安全性能提升技術係列標準 。

火災調查

製定火災調查裝備模塊化配備標準和火災調查人員培訓考核標準 。製定火調數據元標準和火災案件證據采集 、提取 、固定 、錄入 、研判等電子物證標準 。進一步完善火災物證實驗室處理方法和火災現場視頻影像處理方法係列標準 ,製定基於X光影像的火災物證鑒定方法標準 。

森林草原消防

針對森林草原火災撲救特點 ,深入研究森林草原消防日常管理 、火災監測預警 、裝備機具 、火災救援及滅火安全等方麵標準化需求 ,提高常用裝備技術性能要求 ,建立全新的森林草原消防員防護裝備標準體係和高效的滅火技戰術標準體係 。


專欄3 減災救災與綜合應急管理領域

基礎通用

加快製修訂應急管理術語 、符號 、標記和分類等基礎通用標準 ,以及其他與防災減災和綜合性應急管理相關的基礎通用標準 。

風險監測與管控

研製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預警響應等級 、監測預警係統設計 、風險隱患信息報送相關標準 ;研製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對象和內容 、調查指標體係 、重點隱患綜合分析 、綜合風險評估 、綜合防治區劃等相關標準 ,探索建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監測預警 、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標準體係 。

防汛抗旱應急管理

構建防汛抗旱防台風應急管理技術規範和標準體係 ,編製和修訂完善洪澇幹旱災害防範應對 、調查評估 ,以及防汛抗旱應急演練等相關標準 。

地震災害應急救援

修訂完善地震應急救援標準體係 ,重點製修訂地震應急準備 、抗震救災指揮 、地震救援現場管理 、城市搜救與救援隊伍裝備建設 、城鎮救援隊能力建設 、地震救援培訓等相關標準 ;製修訂應急避難場所的術語 、標誌 、分級分類等基礎標準 ,應急避難場所評估認定 、管理運維等相關標準 。

地質災害應急救援

梳理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標準體係 ,重點製定地質災害應急救援術語 、險情災情速報 、災害緊急避險 、救援現場規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等相關標準。

應急裝備

順應應急裝備智能化 、輕型化 、標準化的發展方向 ,研究提出統一規範的應急裝備標準體係 。強化裝備分類編碼、術語定義 、標誌標識等基礎性 、通用性 、銜接性標準 ,數字化戰場 、應急通信 、無人機 、機器人等實戰需求迫切的專業性標準 ,以及測試 、檢測、認證等輔助性標準的編製供給 。優化應急裝備研 、產 、用標準體係的銜接 ,提升常用裝備性能 ,促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裝備的實戰應用 。

應急管理信息化

製定應急管理數據治理和大數據應用平台技術規範 ,構建與應急管理信息化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及應用領域標準體係 ,重點加強網絡 、雲平台 、應用 、安全等領域標準體係建設 ,推動應急遙感產品標準體係和應急遙感評估技術規範標準製定 ,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 。

綜合性應急管理

為規範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工作 ,製定應急救援現場指揮 、應急預案編製 、應急演練 、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 、航空應急救援等相關標準 。推動應急救援事故災害調查和綜合性應急管理評估統計規範 ,應急救援教育培訓要求等相關標準製修訂 。


(三)強化標準宣貫實施和監督管理 。按照誰提出立項 、誰組織宣貫和實施的原則 ,落實標準常態化宣貫和實施監督的責任 。加大宣傳培訓 ,充分發揮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和專家標準宣貫作用 ,對標準出台背景 、主要技術指標 、貫徹措施等內容進行專題解讀 ,對有關行業領域具有重大影響的關鍵基礎標準開展集中宣貫。在安全生產月 、全國消防日 、防災減災日 、世界標準日等節點期間 ,組織標準宣貫 ,廣泛聽取各方麵意見 ,發揮社會公眾對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作用 ,營造學標 、知標 、用標 、達標的社會氛圍 。組織對強製性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評估 。規範標準解釋權限管理和標準技術谘詢活動 ,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

(四)加強標準化基礎保障工作 。加強全國安全生產 、個體防護裝備 、消防 、應急管理與減災救災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 ,突出專家把關 ,落實專家責任製 ,提升標準製修訂的科學性和專業性 。製定《應急管理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辦法》 ,指導規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高效運行 。加強應急管理標準化相關基礎研究 ,為標準化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科技支撐 ,優先安排對應急管理行業領域標準化具有全局性 、戰略性影響的重大研究項目 ,以及應急管理信息化 、智能化相關標準研究項目 。加快應急管理標準化信息平台建設 ,協調推動與國家標準信息管理平台互聯互通 ,實現標準化全過程信息化管理 。借鑒國務院有關部門標準化經費保障做法 ,製定出台《應急管理標準化經費管理辦法》 ,規範標準製修訂 、技術審查 、評估複審 、宣貫實施 、基礎研究經費支出 。

)加強地方 、團體和企業標準化工作 。指導推進地方應急管理標準化工作 ,落實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標準實施監管責任 ,將強製性標準納入監管監察執法檢查 ,加強煤礦 、化工 、冶金等高危行業領域強製性標準的監督落實 ,並及時發現問題完善標準 。鼓勵地方探索應急管理標準化試點示範引領 ,推進區域標準化協作機製建設 ,開展國家級應急管理標準化基地試點示範 。規範應急管理團體標準管理 ,引導社會團體聚焦應急管理新技術 、新產業 、新業態和新模式 ,製定應急產品及服務類團體標準 ,鼓勵構建與應急管理國家標準 、行業標準 、地方標準協調配套的團體標準體係 。引導企業加強安全生產企業標準製修訂 ,助力企業安全生產水平進一步提升 。

)加強應急管理標準化國際合作與交流 。立足我國應急管理需求 ,組織開展安全生產 、消防救援 、減災救災與綜合性應急管理領域標準國際國內對比研究 ,加大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的力度 。加強應急管理領域重要標準外文版翻譯 ,鼓勵先進企事業單位 、有關組織積極參與應急管理國際標準製修訂 ,推動應急管理標準互認互聯互通 。加強應急管理標準化國際合作與交流 ,推進“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國際合作機製建設 。

三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與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標準化工作協同配合 ,加強對地方 、有關單位和標準化技術組織的指導 ,明確職責任務 ,確保標準化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

)加強經費保障 。完善標準化工作經費保障機製 ,依法將標準化經費納入年度預算 。積極申請國家標準製修訂經費補助 ,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 、社會組織加大投入 ,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為主 、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經費保障製度 。

加強隊伍建設 。支持各標準化技術組織開展標準化業務培訓 ,提升標準化技術組織的專業性 、權威性 。建立健全標準化人才激勵製度 ,鼓勵有關企事業單位專業人員參與應急管理國家標準 、行業標準製修訂 ,穩定和擴大標準化人才隊伍 。

加強實施督促 。加強對計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 ,定期召開標準化工作推進會 ,研究推進下一階段工作 。應急管理部各有關業務司局和單位 、部管各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每年底按程序報告標準化工作開情況 。



 
上一篇 :深入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 ,推進健康企業建設 ,開展爭做“職業健康達人”活動 。《健康中國行動2022年工作要點》發布 !
下一篇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 財政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農業農村部 中國氣象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關於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
© Copyright Reserved 2021- 內蒙古遊艇會yth0008工程技術谘詢有限公司   電話 :0471-3362022   地址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路書香門第寫字樓1201-1203室    備案號 :蒙ICP備2022000533號網站地圖